中国民航报 其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其它
【中国民航报  6504期  007版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 不忘初心 奋发有为 争做助雏鹰成才的大先生
· 编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上一版  下一版   ●查看PDF     |当前全部版面|
 第007版      工作研究          第6504期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曹胜利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
  呼唤高质量教育
  高质量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通过实施全面教育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坚持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广泛吸纳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体现了“两个结合”,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可以说,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向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
  高质量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也对人的素质、能力和精神世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协调发展,科学、艺术和文化素质综合提高,理想、信念和内在精神全面提升。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质量教育是建设交通强国和民航强国的必然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最重要的就是集中精力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保障“两个绝对安全”,发挥民航业“国家战略性产业”作用,加快建设民航强国,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民航科教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不断完善民航高质量教育体系。按照民航局党组提出的安全民航和智慧民航发展目标,围绕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促进民航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人才”,全面提升民航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升100余万民航从业人员素质能力;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民航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积极服务国产大飞机战略;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深入分析研究后疫情时代民航运输业发展态势,不断丰富发展民航行业文化。
  坚持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少数西方国家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妄图通过“颜色革命”和价值观输出影响拉拢青年大学生,影响党群关系,继而动摇党的长期执政地位。高校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对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整体谋划、重点推动、加大投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推动民航院校改革建设发展作为民航强国建设的主旋律和先手棋,全面提升民航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功能,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党管干部,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大力培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干部队伍,深化“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担当、讲廉洁”五讲型领导班子建设,适应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建设需要。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三会一课”和固定党日活动,促进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深度融合。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互联网应用管理,落实“5+5+X”重点人员风险隐患监控排查,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高质量教育的核心要义
  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坚决守住教育教学的基本盘。教育的目的在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强体,高等教育是青年人走向社会之前的集中培养提升阶段,必须坚持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知识技能传授为重点,以身心健康为保障,充分利用好“四个课堂”,全面构建“三全育人”和“教管服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新范式。要坚持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致力于打造民航特色、国内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思政课“一课一品”,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坚持“以本为本”,科学制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实施教学改革行动攻坚计划,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中国民航大学近年来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增15个本科专业,先后获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若干国家一流课程,涵盖了民航主要专业领域。要积极探索大类招生,正确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增强学习的原动力和发展后劲。要协同发展体育、美育、劳育,通过教学单位牵头、学生社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涵养和劳动精神。
  突出民航办学特色。中国民航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双一流”建设和构建高质量民航教育两条主线,紧贴民航行业需求,培育各类“准民航人”。大力开展忠诚教育。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建设“党史书苑”,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发掘利用校史馆、停机坪、科普基地等红色资源,动员离退休人员讲民航故事,增强学生对民航行业的认同感,坚定其“建民航、兴民航、强民航”的初心使命。持续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教育。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大力弘扬当代民航精神和“三个敬畏”,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增强安全风险意识。不断强化作风纪律建设。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纪律建设一体推进,不断完善飞行技术、空中乘务、空中安保、管制、签派等专业准军事化管理制度,提升学生政治化军事化协同化素质能力,全校统一实施“三条铁律、十个不准”,帮助学生养成令行禁止、严格自律的优良作风和良好习惯。
  一体化推进“五风”建设育人新格局。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明德至善,弘毅兴邦”校训精神,形成了一体化推进党风、校风、学风、教风、作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格局。树“清廉为民”之党风,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政治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先后开展“不担当不作为”和“微腐败”专项治理,集中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惩治违规违纪案件,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感染教育广大学生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敢于与各种不良言行作斗争。承“严实向上”之校风,确保培养出的人才“信念坚”。“严实”体现的是民航安全的基本保证和核心理念,“向上”则体现了中航大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素养。要坚持知行合一,强化“树行业教育主流,急运行一线所需”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储备,大力开发民航特有专业实验实习课程,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严师出高徒,实践出真知。持“笃学、精博、严谨、创新”之学风,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素质高”。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而为学之道在于躬行践履、孜孜不倦、学以致用。作为我国民航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最高学府和主基地、主力军,学校坚持以党风带校风,以校风促学风。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以求真务实作为求学之态度,以严谨细致作为治学之标尺,以开拓创新作为成学之动力,不断夯实基础、精益求精、探索未知,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真正成为建设民航强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尚“崇德崇严、立学立人”之教风,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知识广”。良好的教风体现着教师群体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学生学习成才的重要保证,甚至对学生一生影响深远。加强教风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倡“严细深实快”之作风,确保培养出的人才“作风硬”。学校大力倡导标准要严、举措要细、研究要深、成效要实、执行要快的工作作风,营造严管厚爱、干事创业、注重实效的良好氛围,积极回应学生合理诉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培养
  “经师”“人师”相统一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根本遵循,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
  不断锤炼教师队伍的政治性。民航业的政治属性很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全体民航人的首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民航院校广大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理直气壮地讲好“大思政课”,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对于错误言论观点敢于“亮剑”,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要始终坚持“人民教师为人民”,不断涵养“师者仁心”和家国情怀,做广大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教育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要大力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落实“双带头人”制度,积极开展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建设,在理论学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疫情防控与急难险重任务中,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时代性。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高校承载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殷切期望,背负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应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要坚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教师标准,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强化教师的“仁而爱人”理念,坚持教学相长、师生融合,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要注重榜样引领作用,开展立德树人奖、“我最喜爱的教师”、启明星辅导员等评比表彰活动,培育选树黄大年、张桂梅式的新时代教师楷模。民航局党组提出,面对新变化、新特点、新态势,全行业要深入研究、科学谋划、主动应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民航业正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逐步走出困境。民航院校广大教师也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牢记初心使命,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积极应对教学科研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突出中国特色,争创世界一流。民航大学坚持学科引领战略,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初步构建起“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文管”的新型学科生态体系;铺就教学名师、顶尖专家、一流团队等不同赛道,鼓励教师分类卓越。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性。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将服务于实践。民航院校广大教师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熟悉国情世情和民航行业情况,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前提下,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国民航大学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超过40%、高级职称教师超过30%,多人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和教学名师,绝大多数教师都曾在民航运行生产一线实习考察过,主动服务民航意识较强。高质量的民航教育除了丰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更应当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立足行业需要,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空管实验中心等国家级实习实验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创项目,完善飞行技术、机务维修、管制签派等基础执照培训体系。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产教融合,扩展校外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大批行业所需的“工匠型”人才。
  不断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性。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是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和第一动力的集聚地,理所当然要承担起科技自立自强光荣使命。学校二次党代会以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科技创新研究院,制订“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并使用宁河新校区,积极推进大兴科技创新基地立项,全面提升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行水平,教学科研工作呈现出崭新局面。强化教师队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源于深厚的学术功底,也源于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追求,更重要的是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和忠诚。要加强教师队伍科学伦理教育,培养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民航强国建设,坚持“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集中行业内外力量进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并努力转化为解决民航改革发展实际问题的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十四五”期间,民航大学将坚持党管人才,进一步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新增10名左右国家级创新人才,培育100名左右省部级或“蓝天系列”创新人才,依托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民航领域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技奖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方面重大突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履行中航大担当,作出中航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
分享到: